双赢彩票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,不仅仅是传承,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。在古代双赢彩票,酿酒更是被严格把控,其原因在于粮食产量有限,而酿酒恰恰是以粮食为原料。每一个兴盛的朝代,除了文化、军事、版图的遗留之外,酒文化的发展也是最重要的明证。所以酒的发展不仅是行业的发展,同时也是富强之路最好的见证。
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,数千年的文化熏陶之后,进入新中国,酒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,弥漫着战火的中国大地,吃饱、生存尚且是奢望,酒更是成为极度奢侈的存在,发展更是完全停留在原地。据考证,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我国白酒产品为10.80万吨。
对比现在茅台一年的销量都在3万吨以上,这个数据只能说是微乎其微。这样的产量,在当时想要买点酒极其困难,更没有现在的瓶装白酒出现。
进入新中国之后,社会的稳定,生产力的恢复和提升,让白酒终于开始进入恢复期。在私人烧酒作坊的基础上,各个地方的国营酒厂相继成立,白酒也逐渐走向了市场。到了20世纪50年代,已经可以凭票去国营商店买到白酒。但是白酒依旧是稀缺物,只是少数的消费而已。
不过,当时的白酒行业更多的对标了苏联的伏特加,引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都是来自苏联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,我国通过液态法或固液法酿酒,提高了酒的产量。到了1978年,产量达到了143.74万吨,30年增长了14倍。
白酒的恢复,同时各大白酒品牌也相继崛起。从1952 年开始,连续举办五届的全国评酒会,评出了我们熟知的老四大名酒茅台酒、汾酒、泸州大曲酒、西凤酒和老八大名酒五粮液、古井贡酒、泸州老窖特曲、全兴大曲酒、茅台酒、西凤酒、汾酒、董酒等。这些品牌很多一直发展到今天依旧是白酒行业的顶梁柱。
市场的恢复,产量的提升,但是白酒的发展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。在过去的年代中,白酒仍然十分紧缺,而品牌的号召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,大多数品牌的影响力仍停留在区域之内。
打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,白酒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被逐渐放开。到1985年,全国白酒企业达到了990家,产量达到了337.97万吨。但就算如此,白酒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的消费。
但是,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打开,对价格的控制逐渐放开,供销体系的放开,白酒的发展开始进入高速时期。
1988年,价格放开之前的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剑南春、汾酒的价格相差无几。但是随着价格的放开,五粮液为首的名酒开始涨价。据悉从1989年到2003年,五粮液涨价四次,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巨头。
在不断的提价和竞争之中,五粮液、茅台、剑南春等逐渐形成了白酒行业的“茅五剑”格局,与其他名酒拉开距离。
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白酒行业发展极其迅速。到1989年,产量已经达到448.51万吨。
但是,过快的涨价,也让不少酒厂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,增速在前进快速增长之后,开始有所下降。当年的古井贡酒甚至因此陷入降度降价、负债经营的危机之中。
直到1992年,南巡深圳,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,白酒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。
豫酒、徽酒和鲁酒等也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,白酒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。而在这个时候,为首的茅台、五粮液、剑南春等开始了品牌布局。开始对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进行包装,运作。
1994年五粮液在价格和规模上全面超过了已经连续领先多年的“汾老大”,成为白酒行业新的领军企业。
我们熟知的孔府家、孔府宴、秦池等地方名酒也借助央视媒体快速崛起。1995年11月,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成为央视标王,这让秦池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,徽酒则以高炉酒厂为代表,1994年实现利税比1993年翻了一番还多,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比1994年同期增长10倍。
十年的快速发展,中国白酒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,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。但是快速发展背后总是会出现各种隐患。巨大的利益背后,开始有人铤而走险。
1998 年1月,山西省文水县农民王青华在太原市南郊程广义处购买了2400公斤甲醇,和妻子武燕萍在甲醇中加入回收来的酒梢,勾兑成散装白酒。他们用34 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57 吨散装白酒,出售给山西朔州个体户批发商王晓东、杨万才、刘世春等人。
自1998年1月26日开始,短短数日内,因喝了王青华制售的假酒,27人死亡,222人中毒入院接受救治。朔州毒酒案也因此成为中国酒类市场监管的“分水岭”。
除了监管上变得更严格之外,199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对整个行业形成了极大的冲击。广告宣传费不予税前扣除,白酒生鲜许可制度,取消所得税优惠政策等等,让白酒行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。
在危机之下,不少企业开始转型,推出新的产品,新的发展模式。五粮液的买断经营模式就是如此,并以此相继推出了五粮春、金六福等强势品牌;我们熟知的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和水井坊也是在此时期诞生。
在这个时期,浓香型白酒形成了市场的主导,全方位的竞争下,各大品牌逐渐奠定了现在的市场格局。
进入20世纪,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的腾飞。经济的快速发展,居民生活的改善,白酒的发展就此进入了黄金时期。据数据显示,在2002年到2008年的6年时间里,白酒行业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。2009年到2011年,增速更是达到30%以上。
高速发展之下,我们熟知的茅台、五粮液、洋河、泸州老窖等品牌销量逐渐超过百亿,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。
以五粮液、剑南春、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川酒系列在2010年提出的四川白酒金三角思路,旨在打造宜宾和泸州两个千亿白酒基地。
茅台也开始不断刷新自己的价格,树立更强大的品牌想象,和五粮液开始了两者之间的竞争。
2008年10月28日,世界第一瓶具有保健功能的名酒——五粮液集团黄金酒新闻发布会召开。白酒和健康的理念联合下,再次刷新了白酒的新理念。
在这十年之中,白酒行业逐渐已经奠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白酒格局。以茅台、五粮液等为首的两大巨头雄踞全国市场,不断快速的开拓更多的市场,带动行业的发展。
而相对的各个区域白酒品牌开始崛起,持续深耕区域市场,开始在各自的市场中稳定自己的地位。
白酒也逐渐从日常的消费,成为了商务社交活动的首选,各种香型产品百花齐放,价格快速攀升。到2012年,茅台的价格就曾一度超过2000元。
产量而言,2011年,白酒产量累计1025.6 万千升,白酒工业企业达1233 家,行业总资产达3095 亿元。
这个时期的白酒消费已经逐渐失去了理性,在后期形成了攀比奢侈之风,整个行业更多依赖于高端消费。并且市场外部环境开始激化内部矛盾,产量过剩,价格也逐渐受到了影响。
十年黄金期的快速发展,到了2012年,白酒高端酒价格出现下滑。随后各种连锁反应开始直击整个白酒行业。
国家反腐倡廉,禁止公款消费高端白酒;金融危机持续,经济增速放缓;内部产量过剩,价格下滑……各种矛盾的诞生,白酒高端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。
除此之外,白酒还面临着消费群体转变,消费理念变化等各方面的问题。这个时候的白酒面临的问题是前所未有双赢彩票,涉及到各个方面的。
在这样的市场之下,五粮液推出五粮液特曲、头曲,茅台推出仁酒、赖茅等中档价位新品,泸州老窖推出窖龄酒等,同时白酒的年轻化、个性化、市场化也成为了各大酒企开始着重发展的方向。
相较于过去单纯的市场变化,白酒面临的是从消费群体,消费习惯,渠道等全方位的变化。
在从2013到2016年的几年中,白酒的产量保持在1300万千升左右,增速已经开始放缓。到了2017年,白酒产量为1198.1万千升。
产量从高速增长,逐渐趋于稳定,白酒的消费也逐渐回归理性。但是,开始从政务转向商务和个人消费的高端白酒,在理性的调节期之后再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。
几年市场的冷淡,进入2017年,以茅台、五粮液为首的高端白酒销量开始大幅度回升。特别是茅台,进入了涨价、限购仍然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从最初的千元左右,到后来提出要坚守1300元的价位,随后终端上涨到1499元,价格一发而不可收拾。到2018年,终端已经一货难求,价格更是被炒到2000元以上,进入2019年,更是被预言价格要超过3000元。
而买茅台变得更加艰难,从最初的排长队购买,到后来的凭借身份证购买,甚至需要预约购买,即便如此,仍然一瓶难求。
除了茅台之外,五粮液推出了新一代的升级普五,价格也随之上涨,虽然没有达到茅台如此夸张,但是销量上涨依旧迅速。
到目前为止,白酒行业的巨头位置基本被这些高端酒品牌占据,而缺乏竞争力的小品牌逐渐举步维艰。
高端白酒的涨价同时也在带动整个白酒行业的提价,而越来越多的市场集中到大品牌手中,头部品牌优势变得愈加明显。但是,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酒品牌也面临着新的问题。茅台的一酒难求,价高不下,除了本身的品牌之外,背后仍有黄牛和资本的推动。
在中国传承五千年的白酒,不仅是一种饮品,也是一种文化,更是消费者生活的一种体现。从艰难的生存到现在可以随意畅饮,是行业的发展更是社会的进步,而一切都是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的过程。